陈艳秋,女,1968年7月出生,籍贯河北省唐山市,中共党员,教授。1992年6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,获文学学士学位;2010年6月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yl7703永利,获文学硕士学位。主讲课程:大学语文、应用文写作、儿童文学、管理学(文秘专业)、人力资源管理(文秘专业)。在《黑龙江高教研究》、《名作欣赏》、《前沿》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,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5篇;主持省、市级课题7项,获省、市级教学科研奖励10项。被评为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、河北省“三育人”先进个人、唐山市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、唐山市优秀教师、唐山市优秀青年,荣立市级三等功两次、获市级嘉奖四次。
1.《社会需求视界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》,《黑龙江高教研究》2010年第10期,独著。
2.《俗文学的历史流变及科学定位》,《名作欣赏》2010年第4期,独著。
3.《冲破前人樊篱 铸就词史丰碑—柳永俗词的新视角》,《前沿》2010年第12期,独著。
4.《受尽世人青白眼 只缘填有乐工词—柳永艳词创作缘由的解读》,《名作欣赏》2010年第7期,独著。
5.《柳永俗词的深度解析》,《吉林师范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3期,独著。
6.《柳永:被正统儒家思想摒弃的世俗词人》,《齐齐哈尔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4期,独著。
7.《宋代艳词的美学特质》,《吉林师范大学学报》2013年第3期,独著。
8.《略论苏轼的诗化词》,《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》2009年第3期,独著。
9.《从魏晋志怪小说到唐人传奇—论唐人小说观念的演进》,《山花》2009年第3期,独著。
10.《从传承到飞跃—儿歌历史的探析与思考》,《名作欣赏》,2011年第6期,独著。
11.《构建人文教育的平台—论儿童文学与审美教育》,《时代文学》2007年第6期,独著。
12.《探求诗歌教学的新思路》,《教育与职业》2007年第15期,独著。
1.主持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一五”教育部规划子课题《加强课堂教学改革,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探索与思考》(课题编号FHB07060433)。
2.主持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《大学生就业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》(课题编号114572160)。
3.主持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《宋代艳词的美学价值研究》(课题编号201203305)。
4.主持唐山社科联课题《弘扬唐山人文精神,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策研究》(课题编号TSSK2011-046)。
5.主持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《基于社会需求,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》(课题编号:09140205c)。
6.主持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课《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》(题编号:11140212a)。
7.主持唐山社科联课题《巩固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,构建文明城市长效机制的对策研究》(课题编号:TSSK2012-024)。
1.2010年9月《高等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学现状探微》获唐山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2.2012年8月《俗文学的历史流变及科学定位》获唐山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。
3、2014年12月《宋代艳词的美学特质》获唐山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;
4.2011年6月《诗经中的爱情诗》获河北省社科联课件评选一等奖。
5.2011年9月《垓下之围》获河北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三等奖。
6.2012年9月《春江花月夜》获河北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。